長照要永續發展,必須注重需求量最大的照顧服務員,其需求量雖大,但品質長期被質疑,所以應該要將照服員定位為「具有專業技能的家屬代表」,進一步證照化、分級化,讓照服員變成有前景、有價值的工作,才能進一步吸引人才,提昇品質。
台灣在2018年達「高齡社會」,並將在2026年達到「超高齡社會」,即20%人口超過65歲,在公共衛生、醫療科技的進步及推行下,壽命不斷延長,加以少子化,高齡人口比率快速上升,失智失能人數也跟著攀升,隨著長照2.0的國家政策上路,長照人才的需求隨之增加,其中,需求量最大的照服員目前全台有4萬多名照服員,對於未來的高齡化社會及長照據點的佈建速度,人力遠遠不足,未來應該要有更多人力投入,需要政府和學會努力。
照服員在長照角色吃重員,但民眾一般認知是照服員年紀偏大,是找不到其他工作的人,而且照護技能不足,加上社會地位不高,薪資也不高,難以吸引年輕人投入,屢被詬病,這是長期的問題,難以一蹴可幾,台灣長照人才品管學會未來就需要扭轉此一情況,努力推動將照服員定位為「具有專業技能的家屬代表」,肯定其工作專業度,學會也將作為照服員與政府之間的溝通橋樑,建立有制度的照服員訓練方式,也要證照化,實施能力分級,以提高地位,讓照服員感受到這個工作的價值感,長照體系才能夠不缺人力,永續發展。